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6月25日訊 品質市中,文化鑄魂。6月25日,“相約文博會 獻禮70年”媒體行記者走進市中區。記者獲悉,市中區近年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部署,緊緊圍繞經濟提質增效、產業層次提升和培育新的增長點,精心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加快培育文化產業發展體系,進一步構建區域特色鮮明、發展重點突出、相關行業聯動的文化產業新格局,不斷提高文化產業對品質市中的貢獻度。
加強組織領導 形成文化產業發展強大合力
以《關于加快推進全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意見》為綱,市中區成立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建立了由發改、商務、規劃、金融等相關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各街道、各有關區直部門不斷完善推進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路和舉措,認真落實好各項具體工作,實現了多行業、多領域、多部門協同規劃、共同運作的工作格局。對現有中央和省、市關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進行了梳理,認真貫徹并用足用好,積極爭取各類產業發展資金。同時創新政府性資金使用管理,設立了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自2015年起,每年重點扶持10家左右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示范企業和示范項目,截至目前,累計扶持文化產業園區、企業和項目36個。
強化工作措施 做大做強文化產業
據介紹,市中區把實施項目帶動作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充分依托濟南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星工坊·飛爾姆”樂園、新世界珠寶古玩基地、泉城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英雄山文化市場等現有文化資源、重點載體和產業發展態勢,積極做好項目招商工作,推進一批文化創意產業項目落地生根并良性發展。
同時,市中區成立了區文化產業聯盟,通過組織聯盟座談會、聯誼會等活動,各聯盟成員單位負責人就各自單位發展實際、存在問題以及對產業聯盟的建議等,進行了深入交流溝通,對相互之間的協作發展、實現共贏互利提出了積極的建議。
記者了解到,在整合提升現有文化產業載體的基礎上,市中區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因地制宜發展一批新興文化產業園:依托濟南臘山工業基地,建設泉城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依托山東新華書店儲運倉庫,建設濟南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依托重汽技術中心,建設“星工坊·飛爾姆”樂園;依托中國西變濟南變壓器集團舊址,建設紅場·1952;依托歷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弘揚,加快文化休閑娛樂產品創意和設計,建設融匯濟南老商埠。2018年,市中區組建馬鞍山路特色街區綜合更新工作領導小組,對市首條國家級特色商業街區進行整體提升,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該商業街區中人防工程資源,打造了濟南首家坐落于人防工程的文化產業園區——濟南國際文創產業街區。
立足區位優勢 打造文化產業發展矩陣
市中區文化經營項目日趨多樣化和規模化,形成了包括出版發行、文創設計、藝術品交易、休閑娛樂、動漫游戲、文化旅游等行業在內的綜合型文化產業體系。目前,省級重點文化產業企業、園區、項目以及市重點文化產業園區數量居全市前列。文化產業競爭力明顯增強,全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逐年提升。
記者一行來到山東省重點文化產業園區濟南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園區開業以來,以工業設計為核心,以傳媒(技術)設計和教育裝備研發設計為特色,通過引進國內外高端科技與設計資源,突出產品設計研發、設計成果轉化、設計成果展示和市場推廣應用等功能,為園區入駐企業與制造業科技設計需求對接提供高端全面的增值服務,打造多維、立體、融合、市場化發展的創新設計生態鏈產業發展平臺,園區一期招商火爆、運營良好;二期建筑面積2.7萬平方米。
“星工坊·飛爾姆”樂園、JN150等文化產業項目已建成開園,運營狀況良好。市中以百年商埠保護性開發為核心,高標準打造的老商埠歷史文化街區自開業以來,已成為市中區文化、商業新高地。
據介紹,市中區下一步將把發展文化產業擺在重要位置,積極制定并落實有利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繼續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要采取支持國有非文化企業興辦文化項目,吸引股份制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文化企業的經營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產業的多元投資、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格局,為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整合現有文化資源,培養文化產業人才。以特色取勝,以優質為目標,在“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路上,市中區將書寫濃墨重彩的文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