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繁華的估衣市街(濟南影像博物館供圖)
老濟南西門濼源橋外的估衣市街承載著深厚的歲月記憶。明代,它被稱為西門道,到了清代,又有了西關大街的名號。由于街上眾多買賣舊衣服的商戶聚集,民間親切地稱其為估衣市街。
民國初年,估衣市街迎來了重要的發展契機。它成為濟南老城通往商埠的連接線,地位舉足輕重,成為濟南的商業軸心。那時的估衣市街,店鋪林立,人來人往,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估衣市街自西向東可見濟南西門(濟南影像博物館供圖)
1957年,從麟祥門穿過券門巷、郝家巷、冉家巷至估衣市街西口新建了共青團路。這一改變不僅拓展了城市的交通脈絡,也為估衣市街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1965年,估衣市街并入共青團路,成為其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建設,2000年夏,共青團路迎來了大規模的改造。街道拓寬到50米,雙向六車道的設計讓交通更加順暢。但這一改變也意味著路北的大部分老建筑被拆除,那些曾經承載著無數濟南人回憶的店鋪和建筑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盡管如此,走在如今的共青團路上,依然能感受到當年估衣市街的繁華余韻。路上車輛川流不息,行人絡繹不絕。北厚記醬菜用泉水腌制的甘露、磨茄、醬瓜、包瓜、豆豉,那獨特的味道是老濟南人的最愛。曾經,人們聞著那濃郁的醬香,走進店鋪,挑選著喜愛的醬菜,那是生活中的一份滿足和享受。
經文布店的綢緞也曾是這條街的一道亮麗風景。那光滑的綢緞,絢麗的色彩,觸摸時的柔軟質感,無不令人心動。后來,時尚的的確良、條絨布料成為新寵,它們是一代人對于時尚和美好的追求,也是那段歲月里獨特的記憶符號。
估衣市街的變遷,是濟南城市發展的一個縮影。它從一條充滿傳統特色的老街,逐漸演變成現代化的交通干道。雖然它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它所承載的歷史和文化,以及在濟南人心中的地位,永遠不會被遺忘。
在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在追求現代化的同時,也應當珍惜和保護那些珍貴的歷史記憶。讓未來的濟南,既能展現出現代都市的繁華,又能保留住那份獨有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溫度。
作者:陳長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