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3月21日訊 3月20日,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暨作風建設年動員大會召開。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21年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將以圍繞、服務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和強省會戰略落實落地為目標,啟動“作風建設年”活動,大力實施自然資源保護、城市品質提升等“九大行動”,加快打造大千佛山景區,做好火車站地區整體改造提升規劃和北站房建筑設計。
2020年,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規劃戰略引領、資源要素保障、生態保護修復、塑造城市特色風貌和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全面發力,成果豐碩。其中,形成了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初步方案、“中優”“東強”近期重點打造片區和項目行動方案,編制了齊魯科創大走廊規劃,完成了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樞紐規劃,中心城區實現了片區控規全覆蓋;編制了黃河生態風貌帶規劃,首次編制了全市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報告。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圍繞、服務重大戰略落實落地,強化“五種思維”、明晰“五個站位”,大力實施“九大行動”。其中,在自然資源保護行動方面,優化永久基本農田布局,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開展“中國溫泉之都”品牌重塑計劃。在規劃引領管控行動上,推動濟南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完成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報批,推動“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落地;加快編制國土空間綜合交通戰略規劃,系統謀劃區域性鐵路、高速、軌道等交通基礎設施通道。
抓好資源要素保障,助推濟南經濟社會發展。2021年,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將用好重大項目“分級分類保障”和“增存掛鉤”核補指標政策,加強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政策研究,全年爭取報批建設用地5萬畝以上。嚴格落實住宅用地供應分類調控新政,堅持以供定儲、效率優先,推進土地“儲備—供應”全鏈條銜接。細化土地二級市場掛牌競價、劃撥土地出租租金收益等實施細則,穩妥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提升城市品質是推進強省會建設的重要內容。結合“中優”戰略和城市更新,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開展古城、商埠區保護提升詳細規劃編制,推動名城保護項目實施,打造世界級歷史文化名城。深化完善中央商務區西區概念規劃和城市設計,做好文化館群規劃。
在生態保護修復方面,以濕地公園整合、黃河文化挖掘、綠色交通鏈接為重點,打造黃河百里生態廊道;完成破損山體現狀調查和155處破損山體治理,編制雪野片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及城市設計。此外,還將開展不動產登記條例、土地征收房屋補償安置辦法立法調研和土地征收管理辦法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