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魏俊怡 濟南報道
7月15日至19日,第30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將在山東濟南舉辦,這也是時隔12年后,書博會首次重返泉城。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泉城濟南文脈綿長、底蘊深厚,有著發展文化事業、壯大文化產業的天然稟賦和獨特優勢,更具備無限的潛力。
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是我國文化領域最早設立的博覽會之一,目前已經成為我國新聞出版行業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盛會。今年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又是繼2009年后第二次在山東省舉辦全國書博會,這是對濟南的充分信任與肯定。以‘文化濟南’建設為引領,書博會的舉辦將給濟南文化和旅游業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前世今生:
始于1980年,書博會漸由“獨木”長成“林”
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是我國文化領域最早設立的博覽會之一,目前已經成為我國新聞出版行業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盛會,也是集全國出版業成果展示、出版物銷售、版權交易、交流研討和全民閱讀推廣等功能為一體的文化盛事。
記者查閱資料獲悉,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原名為全國書市,始于1980年,2007年在重慶市舉辦的第十七屆正式更名為“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是圖書業界三大盛會(其他兩個為北京圖書訂貨會、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之一。經過二十多年,全國書博會也已由最初單一的圖書交易活動,發展為融出版物展銷、信息交流、行業研討和倡導全民閱讀等功能為一體的文化盛事。書博會漸由“獨木”長成“林”。
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從1980年第一屆全國書市開始,先后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深圳、長春、西安、長沙、南京、昆明、福州、桂林、天津、烏魯木齊、重慶、鄭州等城市舉辦。2006年8月5日,中央頒布了《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全國書市被列入這個綱要,并更名為"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
從第十七屆正式更名,一直沿用至今。算起來,全國書博會已成功舉辦了29屆。從近幾屆來看,全國書博會影響越來越大,經濟和社會效益越來越顯著,已經成為展示出版業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促進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載體,推動舉辦地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平臺。
重返泉城:
滿城書香寫“文化濟南”,書博會帶來發展新契機
2020年9月,經濟南市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逐級申請,國家新聞出版署研究同意,決定第30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于2021年7月15日至19日在山東濟南舉辦。記者了解到,本屆書博會將是濟南展現出版成果、促進全民閱讀的重要平臺,更是對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獻上的一份厚禮,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濟南作為泉城,人文底蘊深厚,第19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就曾在此成功舉辦。如今第30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重返濟南,天下泉城再襄文化盛會。為何選擇濟南?這場盛會又將會給泉城帶來什么?
濟南,城內百泉爭涌,擁有“七十二名泉”,因此冠以“泉城”之美譽。“十四五”時期,黃河國家戰略、強省會戰略疊加給濟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戰略機遇,也給濟南文化和旅游業發展帶來新契機。
記者了解到,“十三五”以來,濟南市文化和旅游系統緊緊圍繞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定位,主動對標“五個濟南”新要求,積極推動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2019年,濟南市規上文化企業達到432家,文化產業影響力不斷提升。文旅產業加快轉型升級,融創文旅城、明水古城、繡源河華僑城、德云社、開心麻花等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項目、大品牌集聚落地,投資總額穩居全省前列。
2020年12月25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輝煌‘十三五’奮進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郅良表示,為大力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濟南將提升文化產業品質,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文化市場體系建設,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未來,濟南將開展線上線下系統化、精準化文旅推廣活動,提升‘泉城濟南’品牌形象,講好‘泉城故事’,增強國際傳播力。”郅良說。
“永不落幕”:
1400多家出版單位近10萬平方米,書博會蓄勢待發
4月28日上午,第30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以下簡稱書博會)新聞發布會暨預備會在濟南舉行。記者了解到,本屆書博會以“致敬建黨百年 閱享盛世書香”為主題,主會場設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面積近10萬平方米在煙臺市、泰安市設立分會場,將有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港澳臺地區的1400多家出版發行單位參展,展出各類優質出版物和文創產品40余萬種。
據悉,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本屆書博會將舉辦慶祝建黨100周年主題出版物精品展、讀者大會、“十大讀書人物”評選、“紅沙發訪談”“中華印刷之光”展覽、綠色創意印刷展、少兒閱讀節、融合出版創新發展高端論壇、“齊魯名家看山東”“書香泉城”、名家簽售等一系列的特色活動,以出版發行戰線實際行動為黨的百年華誕記載偉業、展示輝煌。
此外,本屆書博會實行展銷結合,突出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將發放惠民書券,鼓勵市民積極參與。本屆書博會創新辦展方式,突出“出版+互聯網”“展會+互聯網”特色,發揮新媒體、大數據優勢,構建網上宣傳平臺、觀展平臺、交易平臺、服務平臺,實現線上、線下雙向互動,打造首屆“線上書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