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日逼免费视屏/欧美激情乱人伦/欧美free嫩交hd/777精品成人影院

這是濟南未來的模樣
2024-11-15 10:29
2024 11/15 10:29
來源 微信公號“濟南宣傳”

近日,《濟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獲批。

濟南成為山東省第一座“總規”獲批的城市,同時也是北方第二座獲批復的省會城市。

《總體規劃》中明確了濟南的四大城市性質:山東省省會,黃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并且,提出要“發揮北方先進制造業基地、北方商貿物流中心、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等功能,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濟南篇章”。

那么,本次《總體規劃》與歷版規劃相比有哪些變化和特點?又為濟南擘畫了一張什么樣的藍圖?

對比改革開放以來濟南出臺過的3版“總規”不難發現,城市的總體規劃總是不斷適應城市不同歷史階段的特點和發展方向。

《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1980—2000)》于1983年獲批,是濟南首個經國務院正式批復的城市總體規劃,城市性質被確定為“山東省會,以泉水著稱,以機械、輕紡工業為重點,適于開展旅游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

《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1996年—2010年)》確定濟南是“山東省省會,華東地區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也是濟南首次被確定為區域中心城市。

《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年—2020年)》對濟南的定位是“山東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

幾版“總規”關于城市性質的定位,從“華東地區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到“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現在又上升為“黃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充分凸顯了現階段濟南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也意味著濟南的城市能級不斷躍升。

這幾年,提到濟南的定位,涉及國家戰略的規劃更多的是“黃河流域中心城市”。

自2019年9月18日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濟南被賦予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新定位起,五年來,濟南市扛牢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使命擔當,緊緊錨定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定位,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積極融入、主動作為,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力保障黃河安瀾,努力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的“濟南樂章”。

黃河流域的高質量發展,濟南承擔了很重要的角色。當下,建設“黃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也就意味著未來濟南將在區域發展中承擔更大責任、發揮更重作用。

濟南城市性質的另一個特點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批復要求,濟南要加強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完善多向聯通、多式聯運的對外對內通道,建設安全便捷、綠色低碳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

到2035年,濟南將建設成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實現1小時通達省會經濟圈內城市、2小時通達省內各市、3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構建“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同時,也可以實現1天貨物送達省內、2天貨物送達國內、3天貨物送達國際。

早在201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的《促進綜合交通樞紐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濟南已經是42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之一。在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和《“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中,濟南也一直被規劃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如今的濟南,綜合交通樞紐作用不斷增強。

濟南是全國27個國家級鐵路樞紐之一,高速鐵路運營里程446公里,列全省首位,“米字型”高鐵網加速成形。

截至2023年底,濟南市高速公路達18條,通車總里程828.4公里,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6位,雙向六車道以上高速公路占全市70%以上。

遙墻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建成后,濟南機場將擁有3條跑道,飛行等級升至4F最高等級,滿足年旅客吞吐量5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2萬噸和所有機型保障需求,實現“空鐵軌路”零距離換乘、無縫化銜接,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

同時,濟南也將實現“軌道交通一體化”和“道路網絡一體化”,構建高效綜合交通網絡。

這與“構建濟南都市圈”的規劃相輔相成。濟南將強化省會引領功能,充分帶動周邊地區,構建一小時通勤圈,實現同城待遇、同城保障、同城覆蓋、同城共享。

最近,濟南還公布了“八縱八橫”的重量級城市快速路網規劃,向北跨過黃河發展的趨勢更加明顯,未來部分城市到濟南可以實現1小時通勤。

接下來說說濟南市域范圍內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是什么樣的。

這份規劃透露出濟南接下來10年的發展重點?!兑巹潯访鞔_,濟南要構建“山河交融、中心引領、副城支撐、雙星協同”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具體來說就是:

以“南山一中城一北田”的自然地理格局為基礎,統籌生態、農業、城鎮三大空間;錨固以泰山北麓生態屏障區和黃河生態文化帶為核心的全域開發保護本底;強化主城的核心引領、副城的輻射支撐和兩縣的門戶帶動作用。

批復里也提到,“加快構建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的城鎮體系,提升中心城區服務能級,穩步推進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有序開發,強化市域城鎮間的協調聯動和功能互補。系統推進黃河兩岸生態保護,筑牢南部泰山山脈重要生態屏障。”

同時,在城鎮空間的布局上,強調“集約聚力、品質一流”,構建“一主一副,兩城三軸多圈”的市域城鎮格局。

“一主”即主城,《規劃》提出將歷下、槐蔭、天橋、市中、歷城(不含南部山區)以及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的全部管轄范圍作為中心城區,主城則由中心城區和與之緊密聯系的長清、章丘、濟陽三個城區組團構成。以主城作為一個整體來謀劃城市空間格局,依托山河相連、城綠融合的生態基底,延續山泉湖河城相交融的特色風貌,形成以雙十字軸帶為引領,七大城市組團差異化發展的空間格局。

“一副”即副城,包括萊蕪、鋼城兩個副城片區,是支撐濟南輻射帶動魯中、魯南的副城區、省會城市副中心。

“兩城”即平陰、商河兩縣,是支撐濟南向北與西南方向輻射的相對獨立的門戶型節點城市。

“三軸”即由主城向北、東南、西南方向輻射的三條發展軸,引導差異化城鎮功能集聚,完善城鄉功能組織。

“多圈”即城鎮圈,作為郊區空間組織和資源配置的基本單元,發揮外圍城區、縣城和重點街鎮對鄉村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確立了拉開擁河發展的主城框架,構建“依山擁河、泉湖相濟,雙十字軸帶、多中心網絡”的空間格局。

《規劃》還制定了三個時期的目標愿景。

到2025年,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取得顯著成果,基本建成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開創新局面。

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成全國重要的區域經濟中心、科創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文化中心。

到2050年,全面建成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成為活力迸發、開放進取的創新之都,人文厚重、包容大氣的泉韻名城,綠色智慧、幸福宜居的生態典范。

這是濟南未來的模樣。

責任編輯:王逸群
熱點推薦
+ 更多推薦
  • 主辦單位: 中國文化產業協會 中國旅游協會
  • 承辦單位: 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協會 山東省旅游行業協會
  • 官網承建: 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大眾網
  • 備案證號: 魯ICP備06006718號-1
  • 版權所有: 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