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日逼免费视屏/欧美激情乱人伦/欧美free嫩交hd/777精品成人影院

AR加持,讓美術創作生出更多可能
2021-08-30 08:55
2021 08/30 08:55
來源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日前,巨幅畫卷《紅色跡·憶》在山東美術館展出。作品一經推出,就受到廣泛關注。這幅巨制,以山東地圖為藍本,運用傳統山水畫的表現手法,藝術再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而開創性地運用AR技術,更是這部作品的一大亮點,十三米的長卷展現出的“移步千里”的時空感,為美術作品對宏大主題的講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這部作品是由黨史專家、美術專家、科技專家等20人的專業團隊歷時半年共同完成的。日前,部分主創向記者講述了創作幕后的故事。在他們看來,這幅《紅色跡·憶》大大提升了藝術的包容性,多維度的創新讓美術創作生出了太多的可能。

  “山水畫是中國藝術的標志性形態之一,用中國傳統藝術形態展示中國共產黨百年來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和取得的偉大成就,對藝術家來說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山東美術館館長、山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張望對記者說,這幅巨制涵蓋了100年來山東地區重大黨史事件、革命遺址、重要戰役、突出發展成就和地標建筑等100件,從濟南地區黨組織建立到風云激蕩的紅色篇章,從波瀾壯闊的錦繡河山到新時代新征程日新月異的偉大成就,它們與青山綠水、江河湖泊、丘陵平原完美融合,在大尺幅紙張上錯落有致、徐徐展開,讓作品更具有寫實的史詩般氣質,宏大而震撼。“這是史實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而如何表現好作品中的山水意境和山水語言是作品的首要任務。山東美術館美術史論家,陜南畫院副院長方輝介紹,他們決定用傳統中所沒有的形式:以俯視的新視角來表現當代山東建設的新氣象、新面貌,畫面虛實結合,以水墨山巒為骨,賦以青綠色彩的主調,并結合渲染、勾皴、潑染、制作等綜合手法,使抽象與具象相結合,傳統與當代相結合,再把百年來紅色地區以視覺符號的形式穿插于山水之間,使之自然和諧,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手法相融匯。“繪畫的整個過程是漫長而艱難的,因為作品尺幅巨大且容易出現瑣碎、花哨和主題不突出等問題,也容易畫不出山水畫的語言特點,又或是山水畫的語言特點過于傳統和老套而缺乏新意。因此大家先采用了潑彩的方式處理前期的工作,經過后來幾個月的齊心協力和努力控制進程,整個作品最終還是完美地把山巒結構、建筑標志和紅色的歷史記憶等細節充分地表現了出來。”

  “這種地圖式的繪畫,也是藝術家嘗試的一種新型表現形式,是全國首次以‘地圖加山水’的藝術表現形式來闡釋大世界、大藝術、大宏圖。”山東畫院青年畫院院長常朝暉說。從專家論證、創作草圖、搜集素材、構圖起稿、上色暈染、細節刻畫,再到最后的整體統一,都凝聚著畫家的心血。畫家孫春龍和孫棋,善于潑墨暈染,營造畫面高格調氛圍;張巖和王棟,擅長精勾細作,深入刻畫精致局部;徐康,慣以用左手繪畫,勾皴點染之間豪情萬丈;曹新剛和方輝,心思細膩敏捷,畫面節奏把握得很牢固……畫作采用全景式構圖,步步生景,在虛實之間生動講述了諸多紅色故事的美好。

  特別亮眼的,當然是這幅作品的“科技加持”。作品首次嘗試將“AR”技術帶進黨史繪畫創作,引入文字、圖像、視頻、影音、3D動畫等在線數據資源,將山東黨史、黨跡生動立體地呈現。

  “‘AR’技術的主要功能包括現場掃描識別、黨史內容展示查詢、網絡分享傳播等。為了豐富視覺效果,最大程度地與觀眾互動,在畫面中呈現的100件重大史實、地標建筑中,我們敲定29個事件點利用科技手段掃描呈現,多樣化呈現給觀眾。我們還選取幾個重要的點做了3D動畫效果,例如表現黨旗飄揚的效果,表現《共產黨宣言》翻頁的效果。人們用手機掃碼,就能‘走到畫作背后’,觀看后臺制作好的相關歷史背景資料,探索畫面中更加豐富的深層故事。這也是‘AR’技術融進黨史繪畫創作的首次嘗試。”山東美術館相關工作人員說,資料的搜集工作貫穿畫家創作始終,三個多月的時間他們搜集了圖片2000余張、視頻100余個,整理文字資料10萬余字,不斷地完善、修改,讓作品立體起來,更富有史詩般的氣質,宏大而震撼,靈動而流暢。

  而AR的點位,是通過畫作上一個個印章來實現的。“作品平面尺幅較大,自創意開始就要結合新技術手段。”畫家傅海珠說。隨著創作的進程需要,由于以地圖為藍本,畫面上要重點突出一百處黨史事件、十六市地標性建筑及其他重要地理標識。這就需要運用文字性的標注來增強可辨識性。主創團隊最終決定以印章及書寫相結合的形式來體現。“印章是中國繪畫中特有的必要樣式,相當于畫龍點睛。《紅色跡·憶》是當下高科技與中國傳統繪畫相結合運用的一次嘗試,印章的字體就要有藝術性、歷史表現性、可辨識性和畫面的莊重性,按傳統的篆刻藝術顯然是不行的。創作組成員不約而同地想到了自印刷術出現后的印刷體。十一世紀中期,產生了橫細豎粗,便于閱讀的印刷‘宋體字’。到了明代,又從印刷‘宋體字’的瘦高字形演變為字形方正的歷代官方通用字體,我們稱之為‘老宋體’,這種字體橫平豎直,易雕刻,易辨識,更具美觀藝術性,得到了廣泛使用,至今我們的官方牌匾基本還是沿用此字體。我們根據畫面需要確定了字體的大小和字距,經過反復試驗,在雕刻時又運用了做舊處理,力求與畫面相得益彰。”

責任編輯:馬夢瑤
  • 主辦單位: 中國文化產業協會 中國旅游協會
  • 承辦單位: 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協會 山東省旅游行業協會
  • 官網承建: 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大眾網
  • 備案證號: 魯ICP備06006718號-1
  • 版權所有: 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