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昌邑市文化館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通過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進一步加大免費開放力度,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有效提升了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七一”期間,被昌邑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近年來,昌邑市文化館創新方式,活躍文化“樂”民。先后組織開展了“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送春聯、送演出進基層系列活動、金牛鬧春燈謎會、“梨園情”戲曲展演、“梨花美”廣場舞展演、“紅心向黨”大合唱比賽、“紅色的贊歌”文藝演出、“紅動昌城”秧歌大賽等大型群眾文化活動20余場,送戲下鄉200余場,惠及群眾9萬余人次。
強化保障,健全機制“助”民。對全市各鎮街區做出“以點帶面”規劃,形成了“1個總館+10個分館+若干服務點”的布局,使市鎮村公共文化資源實現了共建共享。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支持,為設立分館的鎮街區配備樂器、戲服,為農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服務中心配備電腦、圖書、書架、門禁等設施設備,大大提升了基層優質公共文化服務產品的供給能力。如爭取為飲馬鎮山陽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配備鑼鼓100套,音響1套,組建了百人鑼鼓隊,極大帶動了該村及周邊村莊文化活動開展。
優化服務,傳播文化“育”民。館內常年開設免費培訓、講座,為廣大群眾及業余文藝團隊提供活動場地和演出輔導等免費服務項目,并充分利用館舍進行書畫展覽、聲樂演唱、舞蹈排練、藝術培訓等免費開放服務。今年以來,先后舉辦了廣場舞、聲樂、戲曲、曲藝、旗袍模特、美術等培訓班130余期,開展大型書畫攝影展覽7場,惠及群眾8000余人次。
服務大局,創作作品“安”民。積極圍繞建黨百年主題、市級重點工作,創作文藝作品。以安全生產生活為主題,創編快板作品《平平安安過大年》;以山陽梨花節為主題,創編鑼鼓表演《威風鑼鼓》、評書《山陽的黎明》、歌曲《潔白的梨花》、對口快板《歡迎您到山陽來》4部作品;圍繞高鐵開通,創作快板《高鐵到達俺家鄉》。開展疫情防控文藝作品創作和征集活動,創作快板《一盤棋》、詩朗誦《守護你,生命的風景》、書畫、攝影作品等70余件。組織參與紅色革命音樂劇《渤海走廊》排演,已成功上演,其成功入選“百年征程·時代華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山東省百部優秀劇目。
傳承非遺,打造品牌“靚”民。山陽梨花節期間,組織9個非遺項目、16名非遺傳承人走進博陸山風景區,進行現場制作、展示、展演。在第十六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組織8名傳統中醫類非遺項目傳承人走進府新社區,開展義診活動。推薦昌邑華晨彩裝科技有限公司、昌邑樂春老面大餑餑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非遺產品入駐電商平臺,參加文旅部組織的非遺購物節,帶動產品展示銷售。“柳供月餅”獲2021濰坊非遺“十佳美食”稱號。爭取在龍池鎮“龍鄉客棧”設立非遺及特產展示展銷區,引入非遺產品20余類,帶動了產品銷售,也促進了文旅產業發展。
昌邑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昌邑市文化館將繼續以“樂民、助民、育民、安民、靚民”為總基調,穩步推進文化惠民服務,為全市群眾文化素養提升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