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日逼免费视屏/欧美激情乱人伦/欧美free嫩交hd/777精品成人影院

非遺村里有“三寶” 文明實踐讓技藝傳承“活起來”
2021-08-30 18:46
2021 08/30 18:46
來源 農村大眾

村里保存40年的獅子皮

  踏進綠樹掩映下的鄄城縣彭樓鎮什李村,能看到一尊“非遺之鄉”石碑立在村頭。廣場上,打著大洪拳與練著馬叉的石像佇立在一邊,像是在給路過的每個人“表演”。而另一邊,10多位村民正在打著拳舞著師,這樣熱鬧的場景在村里常見。

  “馬叉、大洪拳和獅子舞,它們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我們村的寶貝。”該村省級非遺傳承人李忠君說,這三個技藝傳承至今,已有千百年的歷史。

  李忠君說,村里老一輩人曾告訴他,在數百年前,先人在山西洪洞縣居住,他們的獅子舞、大洪拳、馬叉技藝,在當地很受歡迎。不知何年,先人們搬遷至彭樓鎮,幾百年間逐漸繁衍成村。因先人人數十余,皆姓李,因而得名什李村。

  據介紹,“三寶”中,傳統拳法大洪拳傳承時間最久,至今已有千年歷史,而馬叉由武器三股鋼叉演變而來,主要配合獅子舞表演。獅子舞風格獨特,那一身獅子皮制作工藝特殊,形象逼真、結實耐用。

什李村表演隊

  “在多年前,大洪拳被列為省級‘非遺’,之后馬叉舞列為市級‘非遺’,獅皮工藝也被列為省級‘非遺’。”李忠君說,“三寶”傳承至今,村里格外珍惜,還在套路上還是招式上進行了改進和創新。

  2014年,村里成立了表演隊,常在本村及其他村莊表演,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去年,表演隊自發組織了一場非遺‘三寶’聯歡晚會,晚會結束后,村里好幾個年輕人找過來,主動要求學‘三寶’,作為‘老把式’,我們聽了很欣慰。”身兼表演隊隊長的李忠君說,村里有數十名年輕人跟表演隊學過“三寶”。

村里中小學生組成的文藝團隊

  在什李村,還有不少中小學生也跟著學習“三寶”。記者見到李忠君時,他正在教自家孫子舞馬叉。年僅12歲的孫子,已經可以熟練地在手肘間舞動馬叉。每年寒假期間,什李村都會組織公益培訓班,村里的中小學生可以到班上學習“三寶”技藝。

  “村里有專門的練舞室,馬叉等都放在室內,中小學生隨時可以過去練習。”李忠君說,現在,村里有近40名中小學生學習過“三寶”技藝,不少孩子技藝練得不錯。

李忠君教自家孫子練習舞馬叉

  非遺“三寶”的傳承新力量,除了本村的年輕人和中小學生,還有彭樓鎮的非遺志愿服務隊。“鎮上成立非遺志愿服務隊,目的就是讓群眾能更深入了解非遺文化,提高群眾的認同感,讓非遺文化得以傳承。”彭樓鎮文化站負責人許明瑞說,為了將“非遺”無縫隙融入到群眾中,鎮上采用“非遺+健身”模式,讓群眾在日常健身中學習和了解“非遺”,還能促進全民健康。

  “村表演隊里有20多人,都是文明實踐志愿者,平時我們會不定期到鎮上各村的廣場上參加展示活動。每次活動,大家伙都積極參與。”李忠君說。為了讓非遺從“活起來”和“火起來”,彭樓鎮還創新“非遺+直播”方式,鼓勵非遺傳承人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線上直播,實時科普講解和互動教學。以年輕人最喜聞樂見的方式作為契機,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到傳統藝術。

責任編輯:孫洋
  • 主辦單位: 中國文化產業協會 中國旅游協會
  • 承辦單位: 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協會 山東省旅游行業協會
  • 官網承建: 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大眾網
  • 備案證號: 魯ICP備06006718號-1
  • 版權所有: 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